一、引言
翻车机在港口、电厂等领域的煤炭装卸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为有效控制粉尘,降噪型干雾装置被广泛应用。但该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准确诊断故障并及时解决,对于保障装置正常运行、减少粉尘污染以及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至关重要。
二、翻车机降噪型干雾装置概述
降噪型干雾装置通过将水高度雾化成微小颗粒,喷射到翻车机作业产生粉尘的区域,使水雾与粉尘颗粒吸附、聚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达到抑尘目的。同时,该装置在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降噪措施,减少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它主要由超声波喷嘴、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微米级干雾抑尘主机、干雾箱控制器、干雾箱总成、电伴热装置和水气管路等部分组成。
三、故障诊断难点
(一)复杂的系统结构导致故障点难以定位
1. 降噪型干雾装置各部件之间相互关联,一个故障可能引发多个部件出现异常现象。例如,当水气管路出现堵塞时,不仅会影响干雾的形成,还可能导致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异常升高,使操作人员难以直接判断故障根源是在管路还是压缩机本身。
2. 装置中的电气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干雾箱控制器、主机与多个传感器、执行机构之间存在大量的线路连接。当出现电气故障时,如控制线路接头处接触不良,可能会导致多个控制信号异常,难以快速确定具体的故障位置。
(二)运行环境恶劣影响故障诊断准确性
1. 翻车机作业现场粉尘浓度高、湿度大,且伴有强烈的振动和冲击。这些恶劣环境因素会加速装置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同时也会干扰故障诊断信号。例如,粉尘可能会进入传感器内部,影响其测量精度,导致传感器输出错误数据,使诊断结果出现偏差。
2. 高湿度环境容易造成电气元件受潮,引发短路、漏电等故障。而振动和冲击可能会使设备的零部件松动、移位,导致连接部位接触不良或损坏,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这些故障迹象可能被掩盖,增加了故障诊断的难度。
(三)故障现象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1. 同一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现象。例如,干雾抑尘主机故障可能导致干雾无法正常产生,也可能出现喷雾不均匀、喷雾量不稳定等多种情况,这使得操作人员难以根据单一现象准确判断故障原因。
2. 不同故障也可能出现相似的现象。比如,水气管路堵塞和空气压缩机故障都可能导致喷雾压力不足,仅从这一现象很难区分到底是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增加了故障诊断的复杂性。
四、解决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体系
1.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对降噪型干雾装置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故障树模型。以装置不能正常喷雾为例,将其作为顶事件,逐步分解为各个底事件,如空气压缩机故障、水气管路堵塞、超声波喷嘴损坏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展示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
2. 制定详细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明确在不同故障现象下应采取的诊断步骤和检测方法,例如,当出现喷雾异常时,首先检查水气管路的压力是否正常,然后依次排查喷嘴、空气压缩机等部件,确保诊断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
1. 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装置的运行参数。在水气管路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在空气压缩机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系统。一旦参数出现异常,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示可能存在的故障。
2. 引入红外热成像仪、超声波检测仪等无损检测设备。红外热成像仪可以检测电气设备和部件的发热情况,及时发现因接触不良等原因导致的局部过热问题;超声波检测仪则可用于检测水气管路内部是否存在堵塞、泄漏等缺陷,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加强设备维护与人员培训
1. 建立严格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降噪型干雾装置进行检查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粉尘、检查水气管路的密封性和畅通性、对电气元件进行防潮处理、紧固松动的零部件等。通过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2. 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装置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还应加强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技能的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演练等方式,提高他们对故障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修复。
五、结论
翻车机降噪型干雾装置在控制粉尘、改善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故障诊断存在诸多难点,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体系、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以及加强设备维护与人员培训等综合措施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装置的稳定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翻车机作业的环保开展提供有力保障。